車間生產計劃是工廠生產計劃的具體執(zhí)行計劃,是把工廠全年的生產任務具體地分配到各個車間、工段、班組以至每個操作人員,規(guī)定各相關人員在月、旬、周、日以至輪班和小時內的具體生產任務,從而保證按品種、質量、數量、期限和成本完成工廠的生產任務。
車間生產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四項內容
1 車間生產作業(yè)計劃日常安排
2 班組生產作業(yè)計劃的編制
3 班組內部生產作業(yè)計劃的編制
4 臨時生產計劃及其它
在編制車間生產計劃時,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 保證工廠總生產作業(yè)計劃中各項指標的落實
2 認真進行工種、設備生產能力的核算和平衡
3 根據生產任務的輕重急緩,安排原材料、零部件投入、加工和出產進度。
4 保證前后班組、前后工序互相協調、緊密銜接。
通過以上了解,我們可知,為使生產計劃得到有效執(zhí)行,工廠在編制生產計劃前應對車間產能負荷進行分析,使生產計劃合理、可靠。
什么是產能?
產能即生產能力,指工廠在一定生產環(huán)境下,憑借一定的生產工藝、生產技術水平,在一定時間內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產能負荷則具體到車間設備、員工等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產品的數量。
一般來講,產能負荷可從設備負荷、人力負荷、技術能力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內容如下所述
一、設備負荷分析
設備負荷指設備在現有生產條件下及一定時間內所能生產某種產品的最大數量。產品的生產離不開設備的正常運作,設備負荷是生產計劃編制人員在編制生產計劃時應該考慮的重要因素。設備負荷分析步驟如下所述。
1 根據理論生產計劃,分析完成該計劃的生產任務需要使用的設備并將其分類。
2 計算各設備的產能負荷,其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單臺設備負荷=作業(yè)時間/單位產品標準時間
所有設備負荷=(總作業(yè)時間/總標準時間)×設備臺數×開機率
每日應生產數=每臺設備的計劃生產總數/計劃生產日
3 匯總現有設備負荷并與計算出的設備負荷(即每日應生產數)相比較,確定負荷不足或剩余,并采取措施解決設備負荷不足或剩余問題。如果設備負荷不足則應增補設備,但若所需增補的設備單價過高,則應考慮以增加工時來提升產量。
二、人力負荷分析
人力符合指車間員工在現有生產條件下,一定時間內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員工產能具有不確定性,如員工一定時間內生產產品的數量會因員工請假、工傷而發(fā)生變動,而且不同員工的能力具有差異性。
上述因素導致工廠不易控制員工的產能,從而導致工作不能直接分析員工產能,而是根據生產計劃分析車間需要的員工數量,然后與現有員工數量進行比較,進而確定人力負荷是否不足或剩余。具體操作如下:
1 、根據銷售部門提供的閱讀銷售計劃擬定當于的生產計劃,核算出各型號產品的計劃生產數量。格局完成單件產品所需的標準工時、車間每人每天工作時間及當月的計劃工作天數,再考慮寬放時間,計算出當月人力的總需求。計算公式如下:
Σ產品需求工時=產品標準工時×當月計劃生產數量
Σ月需求工時=ΣA產品需求工時+ΣB產品需求工時+···+ΣN產品需求工時
人員需求=[Σ月需求工時/(每人每天工作時間×月工作日)]×(1+寬放率)
2 、匯總現有的員工數,求出人員需求與現有員工數的差額。若如能源需求大于現有員工數,即出現人力不足的情況,可以申請增補工人。
三、技術能力分析
工廠的技術水平對人力負荷及設備負荷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需對工廠技術能力進行分析。工廠技術能力分析步驟如下:
1 詳細列出工廠每種產品的生產工序。
2 針對每一道工序,分析該工序對技術水平的要求。技術水平可從技術人員的規(guī)模、技術人員的素質、車間設備的先進性、產品工藝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3 分析工廠現有的技術水平,與應達到的技術水平相比較,找出現有技術的不足支出,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法。
4 將結果填寫在“生產技術能力分析表”中,使分析結果直觀具體。
四、短期產能調整
當產品及所需產品數量發(fā)生較大變動,并且未能提前做好準備時,會導致產能負荷與需求不平衡,此時工廠需進行短期的產能調整。常見的短期產能調整方法如下表:
負荷 調整方法 |
負荷不足 |
負荷剩余 |
外包 |
部分工作外包 |
外包回收 |
使用工時 |
加班戶輪班 |
減少加班或輪班 |
增減臨時工 |
增加臨時工 |
減少臨時工 |
增減設備 |
增加設備 |
減少設備 |
增減開機率 |
增加開機率 |
減少開機率
|
基準日程計劃編制
基準日程指以標準作業(yè)方法和以正常的工作強度進行操作,為完成某一項作業(yè)所需的時間,是為使作業(yè)能按預定日完成,確認應在何時開工、何時進行、何時完工的一種標準?;鶞嗜粘桃宰罱K產品的交貨期為基點,從這個基點倒推各個工序的開始日期和完成日期。
(一)基準日程表的編制
基準日程表因產品、型號等不同,具體內容也有所不同,通常包括下圖所列內容。
(二)計算基準日程的方法
計算基準日程的方法可總結如下表
方法名稱 |
操作步驟 |
特定產品實際調查法 |
1.由于特定產品的重復性,可根據特定訂單和作業(yè)票,參考過去的實際來計算基準日程 2.生產部與相關裝配部門之間設立一定裝配富余時間。 |
經驗性的計算方法 |
1.在多種少量生產中,零部件品種更替頻繁,可不按照特定品種類別計算基礎日程,而設定統(tǒng)一的基準日程 2.工廠累計了實際數據,可以把這些零部件分組為類似品種,按各組各工序進行具有相當精確度的推斷 3.若五積累數據,只能根據現場生產主管的經驗,為每個工序計算出統(tǒng)一的基準日程 |
根據流動數曲線的方法 |
如果每天都是同一零部件或者類似零部件在流動時,可以根據在制品數量計算出滯留期,計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的平均滯留天數=該工序某一期間內的在制品參與數累計/該工序某一期間內向后段工序發(fā)出的數量累計 |
車間生產計劃編制步驟和流程通??蓞⒖既缦拢?/p>
第一、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
編制車間生產計劃時需要收集的資料包括工廠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與規(guī)劃、計劃期內產品的預測銷量、技術部提交的計劃期內新產品試產計劃、上期生產計劃的完成情況、倉儲部提交的成品庫存及原材料庫存狀況、生產現場的統(tǒng)計資料等。
第二、統(tǒng)籌安排,初步提出生產計劃草案
第三、綜合平衡,確定車間生產計劃
第四、編制各層次的生產作業(yè)計劃
第五、編制生產準備計劃
根據生產作業(yè)計劃任務,規(guī)定原材料和外協件的供應、設備維修和工具的準備、技術文件的準備、勞動力的調配等生產準備工作的要求,以保障生產作業(yè)計劃的執(zhí)行。
第六、進行設備和生產面積的負荷核算和平衡
第七、制定或修改期量標準
期量標準是為生產對象(產品、部件、零件)在生產過程中的運動所規(guī)定的生產期限和生產數量的標準。不同生產類型的期量標準可參考下表:
序號 |
生產類型 |
期量標準 |
1 |
大量生產 |
節(jié)拍、流水線工作指示圖表、在制品定額 |
2 |
成批生產 |
批量、生產間隔期、生產周期、在制品定額、提前期、交接期 |
3 |
單件小批 |
生產周期、提前期 |
針對以上三類生產類型,在編制生產計劃時,還需注意以下要求
大批生產的班組作業(yè)(產品品種少、生產穩(wěn)定、節(jié)拍生產的流水線)計劃只需從工廠的總月度作業(yè)計劃中,將有關產量任務按日均勻分配到相應班組。具體要點如下:
1 通常用標準計劃法來對班組進行操作人員生產任務分配,即編制出標準計劃指示圖標。
2 把班組所加工的各種制品的投入出產順序、期限和數量以及各工作地的不同制品次序、期限和數量全部制成標準,并固定下來。
3 有計劃地做好生產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嚴格按標準進行生產活動
4 不用每日編制計劃,只需將每月產量任務作適當調整。
成批生產車間作業(yè)計劃的編制取決于車間生產組織形式和成批生產的穩(wěn)定性,具體要點如下:
1 如果班組是按對象原則組成的,各班組生產的零部件為車間零部件分工表中所規(guī)定的零部件,則班組月計劃任務從車間月度生產任務得出,無需進行計算。
2 如果班組是按工藝原則組成的,可按在制品定額法或累計編號法,通過在制品定額和提前期定額標準安排任務,并編制相應的生產進度計劃
單件小批生產品種多,工藝和生產組織條件不穩(wěn)定,不能編制零件分工序進度計劃,具體要點如下:
1 根據單件小批生產特點,對于單個或一次投入一次產出的產品,現對其中主要零件及工種安排計劃,指導生產過程各工序之間的銜接。
2 其余零件可根據產品生產周期表中所規(guī)定的各工序階段提前期類別,或按工廠計劃規(guī)定的具體時期,以日或周為單位,按各零件的生產周期規(guī)定投入和出產時間。
中企檢測認證網提供iso體系認證機構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資質資格、計量校準、知識產權貫標一站式行業(yè)企業(yè)服務平臺。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行業(yè)相關檢驗、檢測、認證、計量、校準機構,儀器設備、耗材、配件、試劑、標準品供應商,法規(guī)咨詢、標準服務、實驗室軟件提供商提供包括品牌宣傳、產品展示、技術交流、新品推薦等全方位推廣服務。這個問題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還需要了解更多專業(yè)性問題可以撥打中企檢測認證網在線客服13550333441。為您提供全面檢測、認證、商標、專利、知識產權、版權法律法規(guī)知識資訊,包括商標注冊、食品檢測、第三方檢測機構、網絡信息技術檢測、環(huán)境檢測、管理體系認證、服務體系認證、產品認證、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知識產權、檢測法、認證標準等信息,中企檢測認證網為檢測認證商標專利從業(yè)者提供多種檢測、認證、知識產權、版權、商標、專利的轉讓代理查詢法律法規(guī),咨詢輔導等知識。
本文內容整合網站:百度百科、搜狗百科、360百科、知乎、市場監(jiān)督總局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內容根據網絡信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發(fā)布旨在積善利他,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系刪除并致歉!